正是智能家居的风口时,这个产业真的需要
智能家居是否"鸡肋"?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考虑到生态链、维护难度、应用场景碎片化等问题,厂商们想要大规模地将智能家居落地,恐怕还需一段时间。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会对智能家居的发展做出一些解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国内的智能家居产业,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
宏观方面,受疫情冲击、宏观杠杆率、楼市大周期见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年的楼市将面临严峻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而本月环比下降23.2%;与去年同期相比,住宅销售同比下降26.1%,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3.7%。
另外,长城证券预计,四季度的商品房销售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年的商品房销售总量将从5月份或今年以来的累计同比增幅将达到-10%。而智能家居是房地产业的后市场,下游的低迷让整个产业的需求都受到了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智能家居公司的收入都出现了下降。
小米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分别为6.8%和4.5%,比上年同期的26.1%要低。海尔智家在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了8.91%,较上年同期的20.4%有所下降。
除了宏观因素外,C端的智能家居销售也像是过山车一样。在双11促销的当天晚上,很多智能家居品牌都发布了销售冠军的消息。不过,双11刚刚过去,像是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马桶之类的"爆款"产品,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迅速涌现,有些机器人在打开包装后,还没来得及使用,就被消费者以比原价便宜数百元的价格给回收了。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科技改变人生”的智能家居,为什么在它还没有开始发展的时候,就被"嫌弃"了?智能家居已经火了好几年了,什么时候才能普及?
一、跑马圈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在政策、技术、消费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下,近几年,在各种政策中,以“智能家居”为主要内容,带动了整个家居产业的迅速发展。到了年,5G技术已经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为未来的智能家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奥维云网公司发布的数据,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根据亿欧研究院的统计,年至年,智能家居的CAGR将达到15.8%左右,年将超过亿元。
为了抢占"风口",在广阔的市场上分一杯"蛋糕",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公司、海尔等传统家电公司都纷纷加入进来,加快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业的建设。
不过,小米、华为和海尔智家在构建智慧家居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小米通过投资+孵化的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小米已经发展出了多家智能硬件厂商,涵盖智能手环、音箱、智能温控、照明设备等多种品类,显然其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型。
此外,小米智能家居也是以性价比取胜,智家网站上的数据显示,小米智能家居"全家桶"售价3.6万元,主打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小米投影仪,小米床头灯,扫地机器人等。
小米的设计风格通常是以白色为主,笔直的线条为主,而在边角处则是圆形的。家居设计师刘伟对“世界”说,白色是家居装修中的一种百搭色,可以让它在大多数家居装修中不会显得太突兀,也能让家居的整体美感得到保留。
但是,小米的智能家庭产品也有很多缺陷。雷军曾经说过,小米在硬件上的综合收益,绝对不会超过5%。但是,太少的净利润,无论是上游的公司,还是小米的下游经销商,都没有太大的动力,因为智能家居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所以,小米的"小米化"已经成为了众多小米家居公司的首选,而这也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加。
就拿云米科技来说,他是小米的"干儿子",后来发现只靠小米一个人,公司的发展空间很小,所以才会"小米化"。而且云米科技的智能家居产业,和小米的产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等于是在为自己培育新的竞争者。
而小米自己的技术稳定性则是个迷。米家APP在4、6月份相继发生了网络故障,导致用户不能登录。米家APP在官方微博上也做出了回应,并且表示了道歉。
但是,因为这两个事件之间的间隔太短,这件事情还是引起了很多人对小米的智能家庭技术产生了怀疑。还有一些用户表示,每一次故障都会持续到次日清晨,也就是说,智慧家居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家庭,所有的连接都会失效。
与小米的进入不同,华为通过鸿蒙智联,打通了智能家电行业的连接。因为华为并没有参与到家电行业中,所以在产业链上,各大公司的利益都是平衡的,而不是像小米一样,在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会变得不稳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之前的智能家居发布中,推出了一款3室2厅(平)和5室2厅(平)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售价分别是元和元。从价格上来说,它的主要面向B端用户。据了解,华为与国内TOP级房地产公司,包括绿地,融创,中海,万科,华润等。
但问题是,这些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公司都在囤积资金,这会导致他们在智能家居上的投资越来越少,导致华为的智能家居被大客户给抢走了。
与华为、小米等企业不同,海尔智家年推出的“三翼鸟”场景产品,涵盖了家电、家居、家居、家居等多个领域,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到智能家电,还可以购买到从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家电家居配套一站全包的"智慧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此外,借助海尔的母公司,在硬件、经销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迅速抢占市场。而根据智家网的统计,海尔的智能家居产品,售价在10-15万之间,与华为的产品相差无几。
但是张阳在家用电器领域已经有很多年了,他对价值星球说,传统的家用电器公司在技术、平台、用户等方面都非常缺乏。而海尔智家作为传统家电厂商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这也就意味着,海尔智家距离突破这道屏障,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此外,根据海尔智家公布的报告,公司的库存周转率已经从年的5.93降至年的4.52。在同一时期,营业收入的帐款日增加至24.17天,而非22.47天。也就是说,海尔智家现在的应收账款越来越多,业务能力也在不断下滑。
二、场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渗透性不够
虽然各大厂商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但终究是要付诸实践的。
而合肥的邵阳,则向价值星球透露,-这段时间里,他带着客户参观了不少合肥的别墅、洋房、普通住宅,但很少见到智能家居,大部分都是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窗帘、灯具、插座等智能家电。也就是说,目前的智能家庭,还处于半智能状态。
其实邵阳所言非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白皮书》,在美国,与之同期的32%相比,智能家居的渗透率只有4.9%。
实际上,造成目前国内智慧家居渗透率低的因素有许多。
首先,从华为和海尔智家两家推出的全屋智能家居方案来看,这个方案面向的是以高净值人群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很少会选择那些由厂商提供的方案。上海汪总对“价值星球”说,他在装修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豪华为主,而且在装修方面,花费的钱也远远超过了别墅。至于别墅里的监控、吊灯、开关之类的东西,则是请了国外的知名厂家来做,他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还是很有信心的。
其次,刘伟认为,中低阶层的人们在装修时,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和物有所值,因为面对着中国的高房价,许多人在交了定金之后,手里的钱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装修上,他们的预算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部分厂商所提供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售后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花大价钱购买的智能产品能否使用还有待商榷。
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智能门锁来说,用户嘟嘟对价值世界说,如今的智能门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智能化。上个月,她家里的智能门锁发生了一次故障,没办法,她只好找了当地的开锁公司,但对方的意见是强行拆除。这一趟下来,足足花费了0多块钱,这可比一台智能门锁贵多了。
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对12种网上销售的门锁进行的调查,发现其中有34.1%的不良率。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对“智能门锁”、“拖地机器人”等问题的投诉也层出不穷。
事实上,这也是因为目前的智能门锁产业,大部分都是以代工为主,没有太多的公司掌握着关键的技术。而在其它公司的代工工艺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业标准来评价供应商的制造工艺和产品的质量。更糟糕的是,有些公司甚至没有最基础的生产和检验仪器。
最后,虽然这些厂商推出的智能场景看上去很高端,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在用"高科技"来收智商税。比如瑞瑞的顾客跟价值星球说,智能窗帘和一般的窗帘不一样,前者是远程控制,后者是人工控制,如果是智能洗衣机和智能电饭锅,那岂不是要自己往洗衣机和电饭锅里加水?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把所有的钱都用在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上?
三、大规模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会被智能家居企业所困扰,但如果将时间拖得越久,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第一,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场,大部分都是追求科技、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但从中国的家庭结构来看,智能家居的真正目标是中老年人,所以他们的产品必须是"傻瓜式"的,必须要让大家都能学懂。
刘伟向《价值星球》透露,他之前也遇到过不少顾客,都想过要安装全屋智能产品,但大部分年轻人都放弃了,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以后家里有了孩子,在他们的爷爷奶奶的帮助下,他们会因为不会使用而放弃。
刘伟的这番话,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面临着房贷、车贷、生活费用等问题,而目前国内的双职工家庭比例较高,这就决定了无论是祖辈帮忙照顾孩子还是请保姆照顾孩子,其房屋都必须要足够简单,这样才能将操作的难度降到最低。
第二,目前的智能家庭生态体系,如小米的米家、华为的HiLink、Aqara的AqaraHome、苹果Homekit等等,不管是哪一种,都会遇到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设备、不同的设备、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系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未来的产业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下沉市场上,很多商品都会被取代,一些不知名的低端产品,也会被本地人所接受。但是,未来的制造商会不会将这种不知名的产品引入到自己的生态体系中,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第三,后续的维护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再生产率,传统的家电厂商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售后服务系统。就拿美的来说,即便是在乡村,当消费者在相关的渠道进行了保修后,本地的电器维修员也可以24小时进行维护。
所以,如果要让全屋智能手机进入市场,那么他们的售后服务系统就必须要跟上。但问题是,智能家居产业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培训,再加上智能家居的厂家太多,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现有的售后服务系统,根本无法跟上。但维修人员的培训和整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四、概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还为时尚早。
中金公司研发部门首席技术分析师兼执行总经理彭虎指出,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家庭居住环境的高度碎片化,因此,智能家居需要解决诸如家庭清洁、洗衣做饭、照顾宠物、快递快递等零碎的问题。
第二,在一定范围内,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受到一定范围内的住户总数和单个产品的渗透率的限制,而在家庭总数和单一产品渗透方面,存在着自然的天花板。一个地区的住户数是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第一道门槛,如果在某个地区、某个场景下,智能家居的市场份额将会在两三年内达到上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家居产业的持续商业变现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彭虎还说,未来的智能家居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期望智能家庭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解决某些集成方案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出现一些平台厂商,将不同的应用场景从零碎的角度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52.html